上窑森林公园简介
上窑森林公园位于著名能源城淮南市东北部,他依托钟灵毓秀的上窑山水,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。北靠淮河与怀远的“白乳泉”、“圣泉”、“卞和洞”毗邻。东邻凤阳的“明皇陵”及素有江北第一洞之称的“韭山溶洞”、“禅窟寺”,“伏虎洞”。上窑森林公园西临八公山的“茅仙洞”、“珍珠泉”及“淮南王刘安墓”206国道穿境而过,上窑古镇环抱其中。上窑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。总面积10.4平方公里,上窑森林公园是一所集生态旅游、人文景观、宗教信仰、度假休闲、科普教育、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森林公园。上窑森林公园像一株婷婷玉立牡丹,正以她婀娜的娇姿向人们含苞待放。上窑森林公园内有见诸史志记载的上窑八景,闻名遐迩,是古今游人乐于盘桓之地,流连忘返之所。
上窑森林公园历史
在高入云端的峭壁上当年野生几株桃树,枝叶伸出峭壁数尺。每当桃红之季,硕果若挂云雾之中,实为鲜艳可爱。故有挂仙桃而隐雾之佳句。仙人留迹。即仙人洞,据清嘉庆怀远县志记载:洞山方志所谓之神山也,高于鸿山(今朱家大山),并山之阳有石洞,洞口径丈余,云云;可通风阳禅窟寺之伏虎洞。旁有寺,其志云:古有仙人居焉,因此名曰:“仙人洞”。洞旁有小洞。深不可测,游人抛石,但闻隐隐有声移时始绝。传说中,其洞之深处,有一道清流小溪,潺潺横洞而流,但游人却不便越过,又因洞深可惧,当年有洞山寺僧人鸠资砌死,以绝其深处。而今人所见之仙人洞。
王母遗踪。即王母滩,又名麦仁滩,在洞山寺大雄宝殿东侧,有一块巨大较平坦的巨石上于峭壁相并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年瘟疫流行,王母娘娘为拯救下界万民,消除瘟疫流行,玉帝特令太上老君炮制消除瘟疫之灵丹。因丹形如麦仁,故而有麦仁滩之名。因当时拯救下界万民十分火急,未等丹丸晾干,被王母急忙带下界来,当时便将灵丹摊晒在这宽敞平坦的岩石上晾晒。后被张果老神驴偷吃,被王母发现赶走,故而岩石上留有王母三寸足迹和张果老神驴蹄印,从此王母滩得名。桥落长虹。即仙人桥,又名飞虹桥,此桥是拱形桥,桥上刻有“仙人桥”三个大字。此桥是架在悬崖峭壁,故清代拔贡朱第写此桥有桥落长虹,横悬崖而径度之佳句。传说此桥为渡桥成仙之桥,凡学仙者,须渡过此桥方能成仙,否则只好在下界修仙,而不能成正果。
岩开斗石。在峭壁摩天与王母滩之间,而陷一石斗,雄伟而壮丽,是山石自然景观,在高耸的峭壁下部,有形若天宫瑶池的斗石。斗石之上有一拱形石室,石室内有一尊石佛座像,群众称之为石婆婆,因信俗之故,此石婆婆颇受群众信奉。如父母对孩子(1-3岁)之男孩过于溺爱或在孩子多病时,其父母必买一把假锁(采用布缝制的锁形香荷包)在洞山寺庙会期间,并由寺僧将锁上所携之红线先套在石佛颈上,取下来递于孩子父亲带回家再戴在孩子颈上。此举表示神仙已将孩子锁着,这样能保护孩子平安长寿,名曰:“上锁”,待孩子长到12岁时,仍在庙会期间由父亲将孩子带到石佛前焚香磕头,再由寺僧将锁上的红线一头套在石佛颈上,一头套在孩子颈上,由寺僧用剪刀将红线剪断,名曰:开锁,自此算是心愿了却。
上窑森林公园景色
洞山奇峰叠秀,怪石嶙峋,峭壁悬崖,仿佛是叠云贯长空。由于山峦峻峭,洞山寺一年四季近午方能见日,幽涧深谷别有洞天。所以游人踏入洞山寺后,无不有飘飘欲仙之感。清代拔贡朱第(1812-1891)在重修洞山庙启一文中曾誉为八景之首。
上窑森林公园银杏参云原庙东南有棵形若巨伞,树干雄伟挺拔,枝繁叶茂,树高三丈有余,干粗两人合围的银杏树。据初步考证,该树有六百余年历史,十分壮观。由于群众奉神迷信俗未改,该树被人们誉为神树。迷信传说,该树可治男女不育之症,故远近患此病者,多来此祈神求药,结果导致此树树皮被剥刮殆尽,使枝叶枯萎。文革中以破四旧被上窑公社用四包炸药分别放置四个方位,将此树毁于一声巨响之中。峭壁摩天,此峭壁高数丈,长约数百米,巍然矗立,常年隐云埋雾,蔽日成荫,故而有峭壁摩天之说。